
唐力
发明家
获奖时年龄:33 岁
获奖时职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他用开创性的工作,为免疫治疗与癌症疫苗研发开路搭桥。
癌症,又名恶性肿瘤,是指细胞不正常的增生。癌症历史久远,并非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的人造疾病。相反,它基于突变,与演化如影随形,可以说共同塑造了生命。
人们对癌症并不陌生,一直以来它高居世界人口死因前列,但直到近百年间,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癌症。
在人类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已经超过 100 种。2018 年全球约有 1810 万癌症新发病例和 960 万癌症死亡病例,而我国的数据分别为 380.4 万例、229.6 万例,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
面对癌症,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物理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等,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直到推开免疫治疗领域的大门,人们才真正看到了攻陷癌症的希望。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就像手持长矛的卫士,守护主人健康,当外来病原入侵,免疫系统被激活并毫不留情地清除“入侵者”。但对于癌症这种来自自身的“叛徒”,免疫系统的双眼却被轻易蒙蔽。
那是否可以通过“人为”恢复或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来杀死癌细胞?基于这一想法,近 20 年来,癌症的免疫疗法,包括癌症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重编程增强靶向性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疗法,其中以 CAR-T 为代表的免疫疗法近年来风头正劲,在非实体瘤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俗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可以治愈血液癌症。
但对于实体瘤,由于复杂的微环境产生的免疫耐受以及免疫全面激活可能带来的细胞因子风暴,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成果。
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正中目标呢?
图 | 唐力在颁奖典礼上做演讲(来源:DeepTech)
为解决这一问题,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唐力在过继性 T 细胞疗法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纳米技术,开创性地为T细胞设计了智能纳米颗粒“药物背包”。
在研究中,他首次发现 TCR 信号的激活会导致细胞表面还原电位上调。基于此唐力设计了一种智能纳米颗粒锚定于 T 细胞表面,同时交联 T 细胞支持药物(白细胞介素-15)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
实验结果显示,与直接静脉注射这一药物相比,基于纳米背包的输运方式使 T 细胞在肿瘤内的特异性扩增提高了 16 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药物剂量提高 8倍,纳米背包的输运方式仍然是安全可靠的。这一治疗方式已经被证明可以治愈 60% – 80% 的带有实体肿瘤的小鼠模型,实现了无载体的药物递送。
基于该研究获得的两项专利许可(US20150110740, US20170080104 A1), Torque Therapeutic,这家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初创公司在波士顿成立。
目前 Torque 在 A 轮融资已经筹集了 2100 万美元,并于 2019 年启动了 I 期临床试验。2019 年 6 月 18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 Torque 一项正在临床试验的产品快速通道资格。
与此同时,唐力还在癌症治疗性疫苗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开发了“NEO 抗原预测+ PNE 疫苗递送”两大技术平台。通过 AI 技术对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行预测,并利用智能化学进行可逆性聚合,制备具有高度精确物理化学性质的癌症疫苗。该平台相较于传统技术,高效、稳定、低成本,将是未来精准个性化疫苗设计乃至整个癌症治疗领域的强大助力。
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申请目前已经提交。同时唐力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创办了名为千益通和生物科技(PepGene)的初创公司。
谈及癌症免疫疗法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唐力直言在监管方面我国应该向欧美学习,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同时针对个性化定制审批周期漫长的问题,他表示期待也相信一定会有新的监管机制制定,而这不仅是我国,也将是全世界将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但毫无疑问,免疫疗法将是未来攻陷癌症的重要,甚至是首要手段。
基于 PNE(新生抗原表位缩聚物)递送系统设计的高通用性,目前千益通和生物科技研究人员已将这一递送体系应用在针对病毒的疫苗研发中。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千益通和研发团队紧急立项,准备利用自身研发平台的独特优势筹备开展抗新冠状病毒的研发工作。
唐力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End-
【正在报名】
2020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评选正在报名中,欢迎各位提名、报名参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截止时间:2020 年 6 月 30 日。
【咨询邮箱】
tr35@mittrchina.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DeepTech深科技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